首页 > 都市青春 > 兵王归回 > 第1680章 霜雪映初心守诺 春信传远意续章

第1680章 霜雪映初心守诺 春信传远意续章(1/2)

目录

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:霜雪映初心守诺 春信传远意续章

江城的冬天来得猝不及防,一场初雪落下,将国际大厦的玻璃幕墙染成了朦胧的白色。李渊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,手里捏着一张刚收到的非洲明信片——是卡鲁寄来的,上面画着中非职业技术学校的雪景,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中文:“阳阳,我们这里下雪了,像你说的中国雪一样美。”

“在看什么呢?”苏瑶端着两杯热可可走进来,将其中一杯递给李渊,指尖触到他微凉的手时,轻轻握了握,“是不是又在想非洲的事?”

李渊接过热可可,氤氲的热气模糊了镜片,他指着明信片上的画:“卡鲁说学校的暖气已经装好了,孩子们冬天上课不用再冻手了。还记得我们上次去的时候,教室连窗户都漏风,现在终于好了。”

苏瑶凑过来看明信片,目光落在画里的小太阳上——那是李悦教卡鲁画的,说“看到太阳就想起中国的朋友”。她笑着说:“我们承诺的事,总算都做到了。供水站的水通到了每个村庄,职校的暖气也装好了,深加工基地的设备下周就能运到卢本巴希,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。”

正说着,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,李阳背着书包走进来,手里还抱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:“爸爸,妈妈,我把和卡鲁的视频聊天记录整理成了‘友谊日记’,里面还有他教我的非洲儿歌,我标了拼音,下次去就能教他唱中文歌了。”

李悦也从哥哥身后探出头,小手里举着一个用毛线织的小狮子:“这是我给卡鲁妹妹织的,虽然有点歪,但是我织了一个月呢!妈妈说等春天寄过去,正好能赶上她的生日。”

苏瑶蹲下身,摸了摸李悦冻得发红的小脸蛋:“悦悦真有心,卡鲁妹妹收到肯定会很开心。对了,下周我们要去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,你们要不要一起去?论坛上会有很多非洲朋友,说不定能遇到卡鲁的老师。”

“要去!”李阳和李悦异口同声地喊,李阳还立刻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,“我要把‘友谊日记’带给非洲朋友看,让他们知道我们和卡鲁的故事。”

论坛召开那天,北京的阳光格外好。李渊作为“金线计划”的代表,在论坛上分享了项目成果——大屏幕上播放着选矿厂运转的画面、供水站旁村民接水的笑脸、职校学生操作机器的场景,当画面切到李阳李悦和非洲孩子一起放纸船的片段时,台下响起了久久不息的掌声。

“‘金线计划’不是一条冰冷的运输线,而是一条有温度的友谊线。”李渊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,“我们在非洲建工厂、修学校,不仅是为了合作共赢,更是为了让不同肤色的孩子能拥有同样的梦想,让中非友谊能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递下去。”

论坛结束后,一位来自刚果(金)的教育官员找到李渊,递给他一份职校学生的成绩单:“李总,您看,这是卡鲁他们班的中文成绩,平均分比上个月提高了二十分!孩子们都说,以后要去中国上大学,还要把中国的技术带回非洲。”

李渊接过成绩单,看到卡鲁的名字后面画着一个小红花,旁边还有老师的批注:“热爱中文,梦想是当中非文化交流使者。”他忍不住笑了,转头对苏瑶说:“你看,我们的种子,已经开始发芽了。”

从北京回来后,李渊和苏瑶开始筹备深加工基地的投产仪式。江西铜业的设备已经运抵卢本巴希,王工每天都会发来视频,汇报设备安装进度;周明则在非洲忙着协调货运,确保投产仪式需要的物资能按时到位。

“对了,农业试点基地的杂交水稻要收获了。”苏瑶拿着张教授发来的照片,照片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,村民们正笑着收割,“张教授说,这次收成比预期的好,每亩能多收两百斤,足够附近三个村庄的村民吃半年了。”

李渊凑过来看照片,看到卡玛站在稻田里,手里举着沉甸甸的稻穗,脸上满是喜悦。他想起第一次见卡玛时,卡玛还担心种不好水稻,现在却成了基地的种植能手。“我们要在收获仪式上设一个‘种植能手’奖项,给卡玛他们颁奖,再把收获的水稻分给村民,让大家都尝尝自己种的粮食。”

春节前夕,李渊一家人再次启程前往非洲。飞机降落在卢本巴希机场时,姆贝基带着卡鲁和一群职校学生来接机,孩子们手里举着“欢迎中国朋友回家”的牌子,还唱起了李阳教他们的《新年好》。

“李总,苏总,你们可算来了!”姆贝基走上前,紧紧握住李渊的手,“深加工基地的设备已经安装好了,就等你们来参加投产仪式;农业基地的水稻也收割完了,村民们特意留了最好的大米,要给你们做非洲版的年糕。”

李阳立刻跑过去,和卡鲁抱在一起,从书包里掏出“友谊日记”:“卡鲁,你看,我又写了好多故事,还有中国的春节习俗,我教你包饺子好不好?”卡鲁用力点头,从怀里掏出一个木雕小火车:“这是我爸爸雕的,送给你,像你们的‘金线计划’一样,能把友谊运到很远的地方。”

投产仪式当天,卢本巴希的天空格外蓝。深加工基地的厂房前,五星红旗与刚果(金)国旗迎风飘扬,当地政府官员、企业代表和村民们挤满了现场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