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袁燕 > 第649章 阴曲?阳曲!

第649章 阴曲?阳曲!(1/2)

目录

其实,袁谦的后手就是轨道上的那些干支营“阴曲”。

由于干支营的特殊性,袁熙把干支营原先的六百人分布到各地、各官员、各级将领处,并定性为“阳曲”。

“阴曲”主要是围绕轨道和漕运建设的新干支营部队,并没有代号,只有地理称号。

例如邺都这边,就有邺县一,至邺县十,共计十个人一个小队,负责邺县轨道暗查员,主要负责暗中调查轨道或者漕运中的不法之事。

这些人表面上都是各个轨道上的员工或者负责人,平时不会显露出来,只有“阴曲”的负责人对出暗号的时候才出现。

袁熙一开始安排甄良负责的,但是甄良后来还要负责袁熙的安全问题,就建议直接把阴曲交给当时的行轨大督监、太子袁谦,袁熙也是同意的。

后来,袁谦被免职,五皇子袁训任职行轨大督监,“阴曲”表面上转给了袁训,但是,实际的掌控权还在袁谦这个太子手上。

借助“阴曲”,袁谦可以把邺都的消息传出去,从外地调动府兵来邺都帮忙,这就是袁谦最后的后手。

而能被调动只有一个,那就是张合在并州打下的并州军,那里的中层将领,基本上都是张合的老部下。

张合只需要把信息传递到并州即可,而且并州离河北府很近,可以很快到达。

另外,张合的长子张雄也在并州,正好借助父亲张合大将军的身份召集府兵。

唯一有点阻碍的是并州治中文钦,这家伙是个倔驴,只要求大将军亲自来或者有陛下的手谕,就算张雄拿了袁谦这个太子的信件都不行。

“太子的手谕可管理不到地方官,你确实是大将军的儿子,可是现在不是外地来攻,我凭什么听你号令。而且你也不是将军了,在我这没这么大的面子!”文钦完全不给张雄面子地说道。

张雄在父亲张合的旧部陪伴下,一起来见的文钦,因为必须文钦同意才能召集并州的府兵。

而文钦这么不给面子,张雄当即以抗命为由,用军法处置了文钦,而文钦不到十岁的长子文鸯亲眼看到了父亲文钦倒在血泊中。

当天,整个并州因为这一动乱,迎来了血色的十余日。

当张雄好不容易稳定了并州的局势,带着五万大军出发前往邺都支援太子袁谦的时候,听到了一个震惊他的消息。

前将军马振,从长安率本部兵马三万五千人,自潼关东进,过洛阳,直奔邺都。

马振之所以能够赶过来,反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府兵勤王,完全来源于袁熙这个皇帝的布置。

因为,袁熙布置下的干支营除了“阴曲”,可还有“阳曲”。

“阳曲”的这帮人早在动乱发生之前就有了一些预兆,只不过平时他们没有上面的命令,一般不会行动。

而这一次,马振下了命令,用的是干支营的旧“地”字令。

是的,袁熙并没有完全废除干支营以前的“天”、“地”二令,只不过把这两个令牌收回来而已。

虽然,新的“天地”合令,可以直接命令干支营“阳曲”和“阴曲”的人员;但是,旧的“天”、“地”二令还是可以号令“阳曲”的人。

袁熙之所以搞这么复杂,还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争斗遗留下来的问题。

曾几何时,干支营的“阳曲”出现了前五队只听令“天”字令;后五队只听令“地”字令的,这一情况。

袁熙发现后,立刻发觉不对劲,当时“天”、“地”二令就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手上。

于是,袁熙收回了“天”、“地”二令,制作了“天地”合令,专门交给一个亲信使用。

而旧的“天”字令被袁熙雪藏,“地”字令交给了马振。

袁熙的目的只有一个,让马振成为拱卫天下的最后手段,因为马振有袁熙留下的最后一个营令,可以直接调兵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返回顶部